广告
盲目促排双胞胎不靠谱,小心这些风险和后遗症加倍找上你
821阅读 · 2023-11-25 11:00:09
试管婴儿交流群
46人正在讨论

相信很多的人都是对于生双胞胎或者龙凤胎是有着比较强烈欲望的,一次性生两个可以减少很多的怀孕所到来的不适。但是根据我国相关研究表明,一个女性每个月仅有一个卵子的排出,而双胞胎是需要两个卵子同时受精才可以的,所以说现目前想要生一对双胞胎几率是很小的。但是正是因为几率小,所现目前很多的人开始找寻各种可以生双胞胎的方法,而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吃促排卵药,这样可以增加卵泡数量以及多个卵子的排出,但是现实却没有说的那么容易,想生双胞胎盲目促排的话,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。

促排怀双胞胎有危害

促排怀双胞胎的风险

专家表明,通过服用促排卵药物是可以提高怀双胞胎的几率,但是是禁止通过促排怀双胞胎的,因为这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,而且风险是极高的,大家一定要警惕。

1、导致卵巢功能受损

女性一生大概有400-500个左右的卵泡可以发育成熟并且顺利的排出,而具体的排卵过程是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的,每个月大多数都是1个卵子,但是极个别可能是两个。如果说你通过促排药物促排的话,从而可能会导致卵巢早衰,或者是对卵巢功能造成严重损伤,尤其是哪些没有在医生安排下进行促排的女性。

促排双胞胎会导致卵巢早衰

2、不孕不育

为了生双胞胎而滥用促排卵药物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,比如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、卵巢囊肿、肝肾功能损害等,这些情况的出现反而不能让你生双胞胎,还可能会导致你出现不孕不育,影响身心健康。

3、增加妊娠并发症

在怀孕期间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尿酸是很容易发生的,而双胞胎妊娠的孕妇发生的几率是2-3倍,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流产、胎停、生化、葡萄糖、早产等不良妊娠情况,这对于孕妇本身和胎儿来说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。

双胎孕期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

4、其他

如果是高龄女性促排的话,可能会引起子痫、惊厥、颅内出血、胎盘早剥等情况,而且就算是分娩也只能选择剖腹产,小孩还可能会出现先天缺陷、先天心脏病等情况。

正常情况下都是不建议随意滥用促排卵药物的,促排卵只适合一些排卵障碍和一些不孕不育的患者使用,或者是做试管期间的患者使用,而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可以,如果自己随意滥用的话,是会出现一系列的危害的,上面给大家罗列的很清楚的,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省双胞胎、龙凤胎去妇幼促排卵药物,来伤害自己的身体。

姐妹经验分享

其实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提高生双胞胎的秘诀,但其实很多都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,虽说促排卵药物可以增加剂量,但是这个是不安全的,而且很多时候促排卵药物都是需要在专业鉴定下才能开具的。下面就分享几位姐妹的看法,大家可以参考。

我也曾经想过吃促排的药,但是我的医生告诉我说这种技术研发才短短十多年,以后会不会有影响还不好判断要我最好还是顺其自然的好,但其中的利弊他给我说了过后,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 

空气鱼

切记不能因为希望要双胞胎就盲目促排!因为促排药物使用不合适的情况下,很容易过度刺激卵巢,不仅对排卵无益,对于女性本身的身体健康都是很大的伤害。所以说,不能单纯为了双胎去促排卵,因为虽然有几率怀双胎,但是几率也还是比较低的,但是对身体有伤害是妥妥的。这都是我过来人的经验,姐妹们千万要听劝。
 

古的mining

不管是原因有双胞胎的想法,建议一定要综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,就算是怀上双胞胎了,在怀孕期间的风险是很高的,比如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是单胎孕妇的4倍,子痫高达3倍,孕妇发生贫血的风险是单胎的2.5倍,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升高3倍,更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。另外,双胎妊娠的宝宝,其早产、流产、出生缺陷发生率远远高于单胎,围产儿死亡率也比单胎妊娠高5倍。
 

我也是想生双胞胎的,不过我觉得自然怀孕的几率比较小,所以打算去泰国做试管,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。生双胞胎本身的风险就比较高了,毕竟生孩子已经是九死一生了,更何况是生两个,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,不过现代医学技术比较发达,只要各个环节都注意,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。
 

有何不可

为了自身和宝宝的健康,建议备孕夫妻不要强求去生双胞胎,顺其自然为好。对于自身存在卵巢功能障碍的备孕女性,也应积极调理,多吃一些促排卵的食物,这样安全又有保障。最重要的是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保持好心情尤为重要。
加群讨论
  • A
    下个月如果要进行试管移植的话就不建议在打新冠疫苗第二针。而且根据你的情况来看你已经接种了第一针,那么建议你暂缓试管移植手术的时间,不然会影响做试管的成功率,而且就算是成功了还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畸形的情
    127人正在讨论
  • A
    刚出来的科兴新冠疫苗7岁大的孩子是不可以接种的。据卫健委2021年3月29日发布的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里面指出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,所以是不建议7岁大的小孩
    194人正在讨论